2025年我国基建发展的全方位展望

2025-02-05

一、2024年基建市场回顾

2024年,国家持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引导资金流向基建领域,例如增加专项债券发行额度,为重大项目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中西部地区的基建投资增速显著,旨在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全国经济均衡增长。 在重点领域建设方面,交通基建领域成绩斐然。铁路建设稳步推进,高速铁路网络进一步加密,重要的干线铁路和城际铁路项目相继开工或建成通车。公路建设方面,高速公路里程持续增长,农村公路的改造升级也成为重点工作之一,极大地改善了城乡交通互联互通的状况。此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各大中城市蓬勃开展,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压力,提升了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能源基建领域,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亮点。大规模的风电、光伏电站不断涌现,与之配套的输电线路和储能设施建设也同步推进。传统能源领域,如油气管道建设和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也在持续进行,以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水利基建方面,水利工程建设重点聚焦于防洪、灌溉、水资源调配等方面。

二、2025年基建大爆发的主要表现

  1. 重大项目集中开工。2024年四季度,湖北、浙江、广东、四川等地相继举行了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达2311个,总投资1.1万亿元,项目个数和投资规模均超去年同期。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提出,2025年将力争完成基建投资5900亿元,投产新线2600公里,进一步提升铁路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交通运输部在2025年将重点推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建设,包括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邮政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多个重大工程包和单体重大项目。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及其配套新能源储能项目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同步建成投产,建成后年消纳新能源电量约8.4亿千瓦时。

  2.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财政部表示,全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全部安排完毕,正在加快推进实施。据报道,我国发行的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7000亿已全部安排到“两重”项目,3000亿用于支持“两新”。预计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稳中有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将会增强。基建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在能源电力、水利、环保等领域,将迎来新的投资高峰。除了传统基建领域,AI基础建设、一带一路新机遇、以及新基建等方向也将成为投资重点。这些领域的发展将为基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3. 地方政府积极谋划。各地已在积极谋划2025年重大投资计划,重点领域包括重大基础设施、先进制造、民生工程等。江苏、安徽、陕西、贵州、上海、重庆等地相继宣布2025年第一批重大项目开工,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总投资额和项目数量均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据报道,2025年规划省重点项目总投资1.5万亿。浙江省第一批拟安排重大项目1364个,年度计划投资1.15万亿。山东省2000个省级重点项目计划完成投资9700亿。陕西省616个省级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917亿。总体来看,2025年我国基建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数万亿级别。

三、2025年建筑企业的发展态势

  1. 建筑企业现金流的修复。2024年前三季度,建筑行业的上市企业普遍面临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流出的问题。行业内的八大央企在新签订单方面表现不佳,增长速度由2023年的10.84%急转直下至-2.19%。负担沉重的应收账款和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让企业身心俱疲。然而,展望2025年,情况或将迎来转机。根据最新发布的专项债令,预计债务额度将超4万亿元,而地方政府债务的有序置换将为建筑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带来修复的契机。随着地方财政的改善,建筑企业的应收账款有望得到回收,进一步提升资产负债表的健康度。

  2. 基建投资的必然回归。基建投资被普遍认为是经济稳增长的核心引擎。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基建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根据中国政府的规划,2025年狭义及广义的基建投资增速将分别达到6.6%和6.31%。这与政策导向以及整体经济复苏期的环境密不可分。与此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房地产市场将实现止跌回稳,并期待在销售和新开工等方面有一定回升。来自9月24日国新办的报告更是指出,通过降低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来激发市场的活力,建设一个良性循环的局面。二手房市场将从“以价换量”转型至“价稳量稳”的新阶段,这意味着整个房建产业链的基本面将逐步改善,为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建设提供更有力的动能。

四、基建央企在2025年的投资价值

在1月6日的交易日中,整体大盘低开,在经历短暂的下探后,市场却奇迹般地反弹,特别是创业板指数小幅上涨,展现出转强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有色行业成为了当天表现最为亮眼的领域,尤其是稀土永磁板块的强劲表现,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此外,锂矿、化工以及贵金属等此前滞涨的周期股也纷纷开启了轮动上扬的模式。在基建板块方面,则维持着震荡抗跌的态势。到13:20时,基建50ETF(159635)微跌0.5%,但其中华电科工、金诚信等成分股却实现了超4%的涨幅,显示出市场对基建股的信心。与此同时,上海港湾、天健集团等个股也紧随其后,纷纷上涨。12月的建筑业数据亮眼,这无疑为基建央企的再度崛起奠定了基础。随着国家对于经济稳定的持续关注以及财政政策的积极导向,我们可以看到基建央企的营收和新签订单均有所改善,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保障。展望2025年,国家的财政政策整体定调偏向于积极,“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将持续推进,基建需求端的预期环境正逐步向好。此外,国家还将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同时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持续发力将为基建投资注入新的动力。所有这些因素都将在2025年为基建投资的稳健增长提供有力支持。在政策和基本面的改善推动下,基建央企的市场表现有望保持良好的态势。尤其是基建50ETF(159635)作为一个基建行业的代表指数,其成分股涵盖了基础建设、工程机械、专业工程、房屋建设以及工业金属等多个细分行业,反映出基建行业整体的健康和活力。

五、2025年基建与地产的协同发展

2025年基建会再次发力,地产投资降幅有望收窄,推动实物需求企稳回升,基建地产链条景气度有望改善。从政策端看,2024Q4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出,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措施出炉,中央财政加杠杆驱动财政积极扩张,地方化债落地有望解决“堵点”;从资金端看,12万亿化债资金用于置换各类隐性债务,推动解决地方各类“三角债”问题。

六、2025年基建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展望2025年,中国的建筑行业将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从现金流的逐步修复,到基建投资的稳步增长,再到出海拓展与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正处在蜕变的前夕。然而,依然存在固定资产投资下滑和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等风险。尽管如此,行业内的利好政策正在不断显现,建筑企业如能够顺应市场变化,积极调整战略,将能在未来的市场环境中重新焕发活力。


阅读74
分享
写下您的评论吧